找回密码
 人工审核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1|回复: 2

[犯罪心理学] 心理矫正是关键一环

[复制链接]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发表于 2016-2-21 11: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入一起搜索真相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人工审核注册

×

—— —访中国犯罪与心理矫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罗大华


要建立一个有利于社区矫正的和谐 环境, 降低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犯 罪率, 维护社会稳定, 必须对社区服刑人 员进行心理矫正, 根除他们的心理疾患。 特别是在心理问题日渐凸显的今天, 正 视这一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而在这一领 域, 作为中国犯罪与心理矫治心理学专 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 专业委员会主任的罗大华教授, 显然有 发言权。在盛夏一个骄阳高悬的午后, 记 者敲开了罗教授的家门。
何为心理矫正
“由心理咨询师、矫治社会工作者、 犯罪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 运用心理学 等专业方法, 开展心理测试、心理咨询与 治疗、生存技能辅导等社会支持, 矫正社 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 促进其人格再 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心理矫正。心理矫正 的宗旨是平等尊重, 科学实效, 助人自 助, 用生命影响生命。”罗大华开门见山。 “心理学家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所从事 的心理矫治过程, 其实很像治病的医生, 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病人, 先要把脉问 诊, 然后再因病施治。心理学家主要解决 的是心理问题, 也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 ‘心病’ , 对症下药, 祛除病根, 使病人从 精神状态上康复起来, 重归正常的生活 轨道。” “ 衡量与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 主要看人的常态心理状态, 是否与社会 公众的心理状态相一致。”罗大华说, 社 区服刑人员当初就是因为心理健康出现

了问题而走入歧途。在消极内在因素和 外在不良环境的支配下, 他们犯了罪, 被 关进监狱, 在监狱改造中, 又形成了罪犯 心理, 即罪犯被判决执行刑罚以后, 在服 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反 应, 是刑罚承受者在服刑过程中的特殊 心理现象。
如何“号脉”
“要看病, 先得找出病人。那么多社 区服刑人员, 谁有病谁没病, 应该得先来 个全面测查。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 其中 重要的一步, 就是从心理上掌握他们的 思想状况, 当面把脉, 对症下药, 才能见 效。”罗大华说。 据罗大华介绍, 综合国内外对心理 健康标准的研究,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 康应具备这样一系列特征: 心理状况或 心理反应与公众的一致性、情绪的相对 稳定性、人际关系的和谐性、行为的规范 性、自我意识的健全性、社会适应的协调 性和个性结构的完整性。上述 7 个方面

的特征是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的标志。 如果把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条件联 系起来考虑,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内容 应包括五个方面: 正常的智力水平、健全 的人格发展状态、没有心理异常表现、充 沛的生命活力、稳定的情绪状态和丰富 的情感生活。反之, 则有心理疾患。
前景看好
在阐述社区矫正工作成功的前景 时, 罗大华显得信心十足。他说, 我们的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要研 究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 充分认识到把 他们可能矫正好的许多内在因素。首先 根据巴甫洛夫学说, 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 基础是在大脑中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 这种联系将随着刺激的不断强化而形成 较为巩固的神经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 这种动力定型或因得不到继续强化而逐 渐消退, 或因受到良性刺激而得到改造。 可见, 暂时神经联系不是不可改变的。我 们可以根据这一原理, 改造社区服刑人 员的神经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 积极为 他们创造有利于矫正的各种条件, 就完 全有可能改造其旧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恶 习, 建立起符合社会要求的新的心理结 构和行为习惯。特别是青少年服刑人员, 可塑性大, 为矫正教育提供了较大的可 能性。至于偶犯、过失犯因尚未形成恶性 的动力定型, 矫正的可能性则更为显著。 “尽管服刑人员一般都有突出的社会 心理缺陷, 容易被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而 社会歧视又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严重的自 卑感, 甚至失去重新做人的信心, 但如果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他们, 就不难发现他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11: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们的心理结构中存在着接受矫正的积极 因素。只有消极因素, 没有积极因素的服 刑人员,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或是极个别 的。”罗大华说。 罗大华说,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就是 要善于从社区服刑人员消极的表现中发 现和培育他们身上这样或那样暂时处于 劣势的积极因素或隐藏着的闪光点, 并 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样, 服刑 人员就可以逐步得到矫正。
激发积极情感
罗大华认为, 服刑人员是能够矫正
的, 但要把可能性转化成现实, 还需要社 区矫正工作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 存在 着诸多困难。 “这就要求我们要因人施教, 扬长避 短, 对自尊心强、狂妄自大的矫正对象不 要轻易表扬, 对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的 矫正对象不要轻易批评。要遵循心理转 化的规律, 对他们心理结构中消极的情 绪、错误的认识、不良的品质以及异常的 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使其形成符合社会 要求的思想品德。要矫正社区服刑人员 的消极情绪, 就要动之以情, 这是促使他 们心理转化的前提。” “消除服刑人员的消极情绪, 方法大
致有 5 种: 第一种是情感交流, 通过促膝 谈心消除情感障碍; 第二种是情感转移, 针对矫正对象怀有怀疑恐惧、消沉悲观、 抵触对立等消极情绪, 采取转移注意力 的方法, 避免消极情绪导致不良激情行 为的发生; 第三种是启发内省, 通过启发 矫正对象回忆犯罪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 果来认识消极情绪的危害, 使他们从中 认识到爱憎颠倒、暴怒冲动等消极情绪 的破坏性, 从而加以自我矫正, 并培养积 极的情绪、情感; 第四种是变换角色, 引 导矫正对象把自己设想成自己行为的受 害者, 以引起痛苦的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 起对自身罪恶的悔恨。”
回复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人工审核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微推理|小黑屋|Baker Street推理缘地|推理书库

GMT+8, 2024-3-29 13:09 , Processed in 0.11860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