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人工审核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1|回复: 0

行为证据学入门白话讲座(三十一)

[复制链接]

柯南再世

UID
273
经验
3877 点
B币
2663 个
原创
0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0 分
推理积分
0 分
发表于 2009-9-4 18: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入一起搜索真相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人工审核注册

×
教材:《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美)布伦特·E·特维著,李玫瑾等 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讲:“指纹·犯罪研究工作室” 赵老师

技术支持:汤圆

课程名称:《第八章 被害人研究》第二课



    闲言碎语不要讲,咱们书接上回。

    第二组偏见叫做“好人遇害真倒霉,特行受伤是自找”,事实上是这样吗?大家一起回答, “不是”!好,下一个问题,为什么?

    ……

    嗯,试验成功,你们很聪明,但是非常遗憾,是小聪明,不过也很好了,比我们好多了。

    下面看案例。

    一个妓女工作在一个大都市里,生活中她随时都可能受到伤害和损失。不断增加的风险与下列因素有关:她们所处的环境,她的工作时间(夜晚),她需要面对的人(很对是有暴力倾向的陌生人),她们的卖淫行为经常与吸毒有紧密关系等等。

    一个学生住在大学城,在一个安全的建筑里,任何时候遭受伤害的可能性都比较低。但是,对学生而言,也有容易受伤害的时候。比如说,从车里出来通过锁着的前门进入楼里,这一过程将会持续5至7秒。同样,从楼里出来进入车里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在这两个过程中,都会有一个不专心致志的时刻,她会集中注意力去找钥匙然后去开楼门或者是车门。许多犯罪人恰恰会等这个被害人易受伤害的时刻实施犯罪:抢劫、性骚扰等。

    这是一对很简单的对比,一个妓女的从业风险以及一个住在安全建筑里的学生的风险。我们感到一个问题,可能性问题。当然,妓女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那个学生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不会因为她的环境而完全归为“ZERO”。上面的例子证明:尽管被害人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护自己的个人安全,但是他们所作所为仅仅能对付那些不是很有经验的犯罪人。从另一方面看,被害人是否能够成为犯罪人的猎物并不单单是取决于被害人为他们自身安全所做的努力。犯罪人的经验、犯罪时间以及犯罪人所选择的接近方式和攻击方式都是重要的因素。

    好的,我们回到主题,不论是有正常生活方式的人,还是从事比较特殊生活方式的人,我们要明确一点,被害人的受害不是他们自己的错,她们或者他们对犯罪人的行为没有任何责任。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意见并非是这样统一的。老特引用格罗茨(Groth)有关性骚扰的常见虚构情节中就有这样的表述,“1、被害人也是犯罪的一方,因为被害人对犯罪人进行了勾引或挑逗;2、如果被害人愿意的话,能够阻止性骚扰……”他们的看法是“一个人走到了城市中危险地带而遭到抢劫的首先责任在于被害人,因为他们早就知道那个地方根本就不该去”。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反正我觉得就我这么一个外国人都听出来他的说法和他们的宪法不相符。另外,我觉得这位老哥估计是一位患有巨人症,并且有二百斤以上的肌肉的家伙,从来没有受到过别人的欺负。不然他会知道,当有人成心欺负他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最后,这是一个没有同情心的杂种,另一种说法我比较喜欢,当然要用四川话来骂——“婊子养的”,翻译成英文对他的评价应该是“son of bitch”。

    当然,老特比我涵养高多了,他说责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于不公正的待遇进行责备没有意义,对于被害人进行责备更加没有意义。放在我们面前的是,既然不管你是什么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那么我们该如何作出最基本的区分哪?这里,特维提出了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指对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关系的风险度的一种评估。风险度取决于可能遭受的伤害或损失程度。我们要告诉大家注意的是,这个评估是对案件的一个整体评估,说白了就是不光评估被害人的风险,还要进行犯罪人的风险评估……讲到这里我觉得我后背的汗毛逐渐的“站”起来了。透过加厚的墙壁,我感觉汤圆冷冷的目光直刺我的心脏,寒冷让我甚至感觉到我的大脑都凝固了,当然,如果我有大脑的话,哈哈。这个全面评估的说法让我走的太远了,显然突破了字面上本章内容的范畴和逻辑结构了。呵呵,呵呵……好冷……

爱咋地咋地!我有平安意外事故保险……(感谢平安公司大力支持!)

    既然说到风险评估了,那么我先说一下被害风险(victim  risk),它是指遭受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这个概念是一个比较主观性的东西,因为在调查特定案件时主要是依靠画像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之所以提这个被害风险的问题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参考要素对于被害人情况调查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的情况下,虽然各个专家经验和知识不尽相同,但是对于特定案件的评估,专家的意见应该不会有太大出入的。但是,如果对于被害人调查不完全的话,也就是说给专家的第一手材料不一样的话,风险的评估就会不尽相同了。彻底的调查被害人方方面面后的评估的可信度、可用度与敷衍的调查报告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外一个可能造成差异的原因是政治因素。看老特这段话的时候我琢磨半天,可能翻译的问题,我看了半天没明白。不过多亏我“冰雪聪明”,突然灵光一闪,我看到了通向康庄大道的坦途。感觉就跟凌少、仲少参破《长生决》一样。但是当我明白了之后发现了译者的“良苦用心”。他们真是不敢说实话啊!下面我引用《真实犯罪档案》S0009号“洛斯托夫开膛手”安德列·罗曼诺维奇·奇卡缇洛档案中的一段话来说明,“由于苏联一直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连环杀手,媒体也一直宣称连环杀手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衍生物,这对案件的侦破方向产生了错误的引导。当时新闻媒体也出于封锁制度下,致使人们对社会上潜伏着这样一个恶魔一无所知,从而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当时苏联的种种制度上的弊端造成了奇卡缇洛能够疯狂作案十二年之久,尽管他最终被裁判要对53起谋杀案负责,但许多学者认为奇卡缇洛大概共犯下70宗命案”。大家都看明白了吗?直译老特这段就是,我们不能因为政治原因而否认客观的事实。要全面客观的再现被害人情况。这些翻译人员的行为恰恰就是老特说要避免的。作为老特的门徒,他们的行为简直是欺师灭祖!作为宣传者,他们就是《后西游记》第一章啊,“和尚把经念歪了”!可悲!可叹啊!我们因为自欺欺人而造成的损失还小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得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的时候正值“五一”劳动节,苏联当局得知核泄漏之后为了掩盖丑闻,避免西方国家的职责秘而不宣。乌克兰人民为了庆祝劳动节而载歌载舞的时候就是他们被辐射的时候,如果及时采取措施,那么人民将不会受那么多苦!新闻资料片中大家跳舞的欢快场景同后期核泄漏受害人的凄苦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幕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消散去……唉,别说别人,我也是懦夫,我只说别人国家的事情。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应当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在有阶级之前,我们都是平等的人。



    先到这里吧,下节课再说别的。
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一切都是历史的重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人工审核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微推理|小黑屋|Baker Street推理缘地|推理书库

GMT+8, 2024-5-17 16:53 , Processed in 0.2039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